大岡山超峰寺

~蘇羿鑫~

據說於乾隆二十八年時,台灣有二位富人,各自請地理師看地理,準備埋葬過世的家人,這兩戶人家同時看上同一塊地,地點正是目前大崗山觀音殿的地方,一用銅錢為記,一用針敝上,做為標記,出葬日期,二戶皆將二具棺木搬到山上,相互諍論這是自己看的地,你們怎麼也會來呢?甲說我在此地用「針」做了記號,乙說我也在此地中埋了銅錢做為記號,二人同時一挖,看見針剛好插在錢中間的洞孔上,於是二人互不讓,到台灣廳提出告訴,當時蔣允焄知府接獲此案時,告訴他們,我先去看看再說。經過蔣知府踏勘之後,確認這兒是一塊龍地。若在此蓋建一座佛寺,一個花甲後將成為南部台灣的名剎,香火也必定鼎盛不衰,就這樣,他決定蓋建一座佛寺在這大崗山上,以為南部台灣風光之點綴。

於是,蔣知府發起在此地建寺。話雖如此,事非經過不知難,在他興沖沖地要建寺時,並沒有考慮到那麼多,但當他實際去從事策劃時,卻感到困阻重重,實非始料所及。首先,他最感頭痛的一件事,就是山徑崎嶇難行,要搬運磚瓦等材料,十分困難,因木料還可就地取材,而瓦則非從山下運上來不可。

於是在事前公告大眾,蔣知府將於某時某地要表演「飛瓦術」一事,就在大眾集聚時,告之如果你們想見「飛瓦術」之技術,在上山之前每位必需拿一塊磚瓦上山,居民因好奇心,所以每人各自帶一塊磚瓦,相邀前往觀看,到達山上時,才得知其實並沒有「飛瓦術」一事,而是為了要建寺,才想出的辦法,同時也得到居民的諒解。基於此因緣,利用「飛瓦術」的善巧方便,才將觀音殿建設完成。

超峰寺四周留有珊瑚礁七座,寺方命名為「七星石」,為「七星墜地」的穴場,除了一座置於地下室內不便遊客參觀外,其餘皆可觀察。

查此龍發自玉山山脈,由西山經前山,經自忠山,由霞山向西南行走,行經西阿里關山、烏山,南龍山、大山、?橫山、西勢山、中寮山,由中寮山過脈沖起這一座大巨門,土星剝換化為太陽金星再轉太陰體,七星墜地移形換步,?字中抽開一水窩,氈唇金城圍繞,又有蟬翼、牛角,微茫砂來證穴,再查上有分水,下有合襟水過堂會於白虎邊。

龍虎砂手層層疊嶂,排牙之勢護穴有情,揖讓而升,陰陽調和,應卜寺僧同心協力、互助互愛,樂觀進取,且義務工作者眾。然可惜前無案山鎖氣,而整座山又是屬珊瑚礁石灰岩地質,俗稱為咕咾石,在地理風水上,石為陽剛主武貴而帶煞,土為陰柔主文秀而帶富,是故此廟如果培育如少林寺般的武僧,會造就許多武術界的奇葩,因帶煞,爭鬥難免,所以此地只宜寺廟不宜陰宅也!

地靈人傑,古有『山東出響馬,江南山秀才』之說,相對的每一穴場皆有其特質與個性,此穴是貴徵之地,絕非貪財之流,故是一清修之絕妙佳地,寺僧多為剛直公正不阿之佛門弟子,一心向佛,個性較強硬、剛毅不為外誘,此所以為佛門重地,良有以也!

而明堂廣闊則心胸寬敞,不善與人計較,能包容萬物廣納信眾,不拘小節,對於錢財的態度是有錢不吝嗇,勤做公益,取之於社會回饋於社會,是造就今日遊客如織的良性互動。